近日,一则“一家三口吃清洗过的鸡蛋后中毒”的新闻引发关注。据媒体报道,沈阳的一户家庭在食用炒鸡蛋后,相继出现呕吐、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。经调查发现,中毒原因是食用了变质鸡蛋。这家人习惯在存放前清洗鸡蛋,这也是导致鸡蛋变质的诱因。
日常生活中,许多人认为清洗鸡蛋更卫生,但实际上,这种做法可能适得其反。
那么,鸡蛋该如何正确保存?如何判断鸡蛋是否新鲜?以下这些科学储存方法,你一定要知道……
01
为什么清洗后的鸡蛋更容易变质?
清洗后的鸡蛋更容易变质,主要与蛋壳表面的天然保护层被破坏有关。鸡蛋表面覆盖着一层肉眼不可见的胶状角质层,也被称为“卵壳膜”或“气孔膜”。这层膜由母鸡产蛋前分泌的含蛋白质酶抑制剂的胶状物质形成,能覆盖蛋壳表面的微小气孔,形成物理屏障,有效阻隔沙门氏菌、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侵入,同时防止蛋内水分流失。
当鸡蛋被清洗时,水流、刷洗甚至洗洁精都会溶解这层保护膜,导致气孔暴露。此时,外界微生物可通过气孔侵入蛋内,在适宜温度下迅速繁殖。一旦误食变质鸡蛋,其中滋生的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,及其产生的毒素会强烈刺激胃肠黏膜,引发食物中毒反应,具体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
展开剩余61%因此,鸡蛋购买后一般不需要自行清洗,若蛋壳表面有污物,可用干布轻轻擦拭后冷藏存放即可。
02
鸡蛋到底能放多久?
鸡蛋的保质期受储存环境、蛋壳状态及处理方式等多重因素影响,科学存放可显著延长其新鲜度。
在常温条件下,鸡蛋的保质期通常为15-30天。夏季高温(25℃以上)会加速细菌繁殖,保质期可能缩短至10-15天;冬季低温(15℃以下)则可延长至20-30天。若将鸡蛋置于冰箱冷藏室(2-5℃),低温环境能有效抑制微生物活动,未清洗的完整鸡蛋保质期可达30-45天。
此外,储存方式也至关重要。鸡蛋应尖端朝下、大头朝上放置,以保持蛋黄居中,减少气室扩大导致的变质风险。同时,避免与气味重的食物混放,防止异味渗透。烹饪前需检查鸡蛋是否散黄、出现黑斑或异味,若有异常应立即丢弃。
03
无菌蛋真的无菌吗?
无菌蛋并非绝对“无菌”,而是通过工业化处理大幅降低了微生物污染风险。
其生产过程有严格控制:母鸡需在洁净环境中养殖,饲料经过杀菌处理,避免沙门氏菌等致病菌通过肠道污染鸡蛋。鸡蛋产出后,会立即进行巴氏杀菌处理,既能杀灭蛋壳表面及内部可能存在的致病菌,又不会破坏蛋液的营养和口感。之后,鸡蛋会经过无菌包装,全程避免二次污染。
但“无菌” 是相对概念。这种处理能将微生物数量控制在极低水平,符合直接生食的安全标准,但无法做到 100%无任何微生物。此外,若储存不当,外界微生物仍可能侵入导致污染。
与普通鸡蛋相比,无菌蛋的优势在于生食风险极低,适合制作刺身、温泉蛋等。但需注意,无菌蛋的保质期较短,通常为1-2 周,需冷藏,且价格较高。如果是煮熟食用,普通鸡蛋彻底加热后同样安全,无需特意选择无菌蛋。
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
编辑:吴敏婷
发布于:广东省尚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